氣候變遷學堂:我們與低碳的距離

作者:info 於 2020-05-05
915
次閱讀

(程度:困難) 適合高中以上程度閱讀

參考網址: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72069/post/202004150051/%E6%88%91%E5%80%91%E8%88%87%E4%BD%8E%E7%A2%B3%E7%9A%84%E8%B7%9D%E9%9B%A2

        實踐永續發展,是衡量國家進步與否的重要指標,在全球氣候危機下,這項能力更為關鍵。交通部前部長賀陳旦說:「地球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共同體的成員不只有人類,如果某些資源因為人類拚命追求經濟成長被惡性消耗,讓生態互動失去平衡,結果勢必是災難。」

0

過度排碳就是一種不平衡。只是二氧化碳不會造成立即性的威脅,讓很多人無感。」

0

    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不會在短時間內對人類造成致命風險;但面對因溫室氣體濃度增加造成的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現象,即使是最遲鈍的人,大概也不至於完全無感。由於氣候變遷對環境的衝擊日益明顯與劇烈,201512月,聯合國通過《巴黎協定》,要求締約國在本世紀結束前將全球氣溫升幅(相較於工業革命前水準)控制在攝氏兩度內,並以攝氏1.5度為努力目標;各國則應依國情制定減少排碳方案,並且每5年通報國家自主減碳貢獻。

0

    然而,在各國陸續提出貢獻承諾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仍持續上升,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EP)因而在2019年公布的《碳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中示警,即使各國承諾的減碳計畫全數達標,本世紀末的全球氣溫升幅,仍將達到攝氏3.2度,遠超過《巴黎協定》容許上限。地球若升溫攝氏3.2度,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0

當地球升溫2度…… 北極夏季無冰成常態、99%珊瑚礁消失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警告,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兩度,北極就可能常態性出現「夏季無冰」狀態99%以上珊瑚礁將消失殆盡、極端高溫及強降雨日數將大幅增加。英國記者兼環保人士林納斯(Mark Lynas)更早在十年前就推斷,全球氣溫如果升高攝氏三度,將導致阿爾卑斯山頂的積雪消失、亞馬遜雨林不斷面臨乾旱與火災肆虐、海洋上可能形成強度前所未見的超級颶風……。雖然上述場景都還只是預測,但看著眼前的種種氣候異象,沒有人敢輕率地將這些「末日預言」斥為無稽之談。

    因此,歐盟在201911月,率先宣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並督促會員國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放目標;同年12月,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COP25大會上,也有73個國家,承諾在2020年提交更積極的減碳計畫,延緩全球升溫速度。

1.png

圖/ 地球的未來,決定在關鍵的攝氏0.5

從生活中實行減碳 買對環境友善商品  在細節中節能

    「消費者、市場客戶的需求,是企業推動減碳的最直接動力。」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解釋,只要消費者有意識地選購友善環境的綠色商品,品牌商自然會要求原料供應商減碳,以提供低碳產品。

    為鼓勵更多人在生活中實踐綠色消費,李教授找來連鎖超商合作辦理「低碳生活試點」,台北大學師生可以在校內超商門市透過載具購買負碳商品,即可獲得兌獎點數,一方面以行動支持廠商減碳同時也建立綠色消費習慣

減碳當然不只是政府或大企業的責任生命共同體中的每一位成員如果都能在生活中節能聚沙成塔的效果也將十分可觀。 

    樸谷工坊負責人梁淳禹與妻兒,在宜蘭過起半農生活。他們用接來的雨水洗澡、洗菜、煮食;這些被「人」直接使用過的水,還能收集起來澆花與農作物、沖馬桶,並且浸泡從嬰兒身上換下的、可重複使用的棉布材質尿布。被颱風吹落的樹枝,則成為他們煮飯、燒洗澡水的加熱能源。對梁淳禹來說,所有廢棄物都是過剩的資源,只要找到對的位置,就能重複再運用。除了身體力行,梁淳禹也以社區為單位從事教育課程,介紹關於永續生活、尊重自然等樸門(permaculture)重視的觀念,盡可能把永續的意識傳遞出去。

   減碳與因應氣候變遷,不只是遙遠的公約、倡議,而是每一個人都能隨時參與的行動。想發揮長遠影響,你需要的,只是對身邊的環境多一點同理心。

65.jpg

圖/期望留給下一代理想的環境,梁淳禹(右)不只身體力行節能減碳,也透過教育課程,推廣永續意識。(圖/梁淳禹提供)

 

註:

負碳商品每項商品在生產週期中會產生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但廠商可以透過認證機構,向投資再生能源或造林的業者,購買「碳權」(carbon credit),抵銷碳足跡。如果碳權減去碳足跡還有盈餘,該商品就可稱為負碳商品。

我們與低碳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