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學堂:生物多樣性持續降低,如何與其他物種和諧共處?(2)

作者:info 於 2019-04-29
3067
次閱讀

(程度:困難) 適合高中以上程度閱讀

參考網址:https://npost.tw/archives/41267

       MDG(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到SDG(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可以看到對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視程度大幅提升。

    為了解決持續的環境問題,SDG2015年實施後,和環境相關的目標變得更加多元及詳盡:如MDG 7 中一些具體目標,在SDG獨立成一項,其中水環境、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問題主要分布於永續發展目標中第 6、14 及 15 項裡。

永續發展目標.png

SDG在臺灣:欠缺整體性國土利用計畫

    臺灣涵養了世界罕見的獨特豐富生態系物種密集度在全球排行數一數二。然因地狹人稠、歷史發展等天然或人為因素,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與土地開發,多年來欠缺整體性的計畫。

    從上游到下游,從山林到濕地、河口、海洋千瘡百孔的痕跡,顯示著人與土地、他種生物的關係並不和諧。雖然反公害運動與環保思潮由1980年代末期崛起,扮演了與主流經濟發展模式抗衡的角色,也促成相關立法,但至今尚有相當殘局待收拾,「環境正義」定義仍浮動。

 

生態地變遷.png

   

    根本原因是臺灣欠缺以永續發展為基礎的整體國土規劃,才會造成生態環境必須讓位給經濟發展、農業讓位給高科技業、山林讓位給遊客SDG建議以生態系為基礎的管理(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簡稱EBM)。提倡保護、復育、管理以生態系為基礎畫設的保護區,視人類行為為生態環境中的一部分。

        EBM 關注生態系動態、變異的本質,而且物種所棲息的生態系,可以從不同的空間與尺度來看待以及進行管理。例如,水草及牡蠣的保育除了要保護他們棲息的地點,乾淨的水源也是必須的,因此也須將上游納入保育範圍。

生物多樣性持續降低,如何與其他物種和諧共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