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學堂:台灣碳權交易所掛牌!一文看碳權是什麼?碳權交易機制是什麼?

作者:info 於 2023-08-16
1324
次閱讀

(程度:困難) 適合高中以上程度閱讀

文章來源:財經| TechNews 科技新報 -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3/08/07/what-is-carbon-rights/

  為響應全球淨零排放浪潮,台灣修訂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目標 2050 年達成淨零碳排,並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針對年排放量超過 2.5 萬噸的碳排大戶施行碳費,而為協助各企業「代購」國際碳權,台灣碳權交易所今日(112.8.7)正式掛牌上路,做為開啟碳權交易的第一步,本文將一次說明整個碳權交易的運作模式。

碳權是什麼?

  首先淨零排放並非不排放,而是努力讓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極小化,再用負碳技術、森林碳匯等方法抵消,達到淨零排放,而「碳權」(Carbon Credit)就是應運而生的機制,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由各國政府透過「碳排總量管制」,達成逐年減少的碳排目標後,分配給各企業一定額度的碳排放權利,簡稱「碳權」。

內文1.png

▲ 碳權簡介。(Source經濟部淨零辦公室

碳權交易是什麼?

  為減少氣候暖化,世界各國 1997 年簽訂《京都議定書》,制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並附帶彈性減量機制,碳排放許可的交易正式建立,排碳需求高的企業或組織可以「購買碳權」,以增加許可的碳排放量,而反之若實際碳排放低於政府規範上限的企業,就可以將碳排放的剩餘額度轉換成碳權,放到碳權交易市場「賣出碳權」。

台灣碳權交易所做什麼?

  《氣候變遷因應法》首波將年排放量高於 2.5萬公噸,總計 287 家碳排大戶納入要徵收碳費的企業,因此證交所與國家發展基金共同出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主要有三大項營業項目,包括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碳諮詢,初期會以碳諮詢先行,再來以碳盤查為重,最後以國內碳權交易和國外碳權買賣,協助企業因應供應鏈減碳及碳中和,最快將在 2024 年進行碳權交易。

內文2.png

▲ 碳權來源。(Source經濟部淨零辦公室

碳權來源是什麼?

  目前碳權來源分為「總量管制與交易」和「減量計畫」,其中「總量管制與交易」是由政府訂定排放總量,政府再依據排放總量和減碳目標,每年核發「排放配額」,正是企業碳排放的許可證,企業排放超過配額就要再買碳權,反之排放不到配額就能賣碳權,由於超額將面臨鉅額罰金,因此又稱為「強制性市場」,而整體核發的排放配額會逐年降低,以達到減碳的目標。

  「減量計畫」是由企業主動發起,因此又稱為「自願性市場」,經由聯合國或獨立機構認證的「減量計畫」,由企業執行植樹、再生能源計畫,經查證後就能獲得核發減量額度,而這減量額度可以抵銷自家企業的排放,或是買賣給其它企業抵銷碳排,所以又被稱為「碳抵銷」,台灣目前採取的就是自願性市場機制。

  由於清潔發展機制的法源依據《京都議定書》期滿,台灣必須透過國際獨立機構核發碳權,像是碳驗證標準(Verified Carbon Standard,VCS)、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GS)、美國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limate Action Reserve,CAR)、美國碳註冊登記簿(American Carbon Registry,ACR),因是國際通用標所,可避免產生供應鏈不承認的問題。

內文3.png

▲ 碳權簡介。(Source經濟部淨零辦公室

碳權交易機制?

  台灣碳權交易所成立後,環保署將對象限制為依法有抵換需求者,依規為企業、工廠、行政單位等,一般人無法透過種樹、再生能源計畫取得碳權,因此整個交易機制就是有碳權需求者,包括受管制的排放大戶、非管制的自主加入的業者,可以透過平台購買碳權,而賣家就是自然碳匯、負碳技術擁有者,可向環保署申請自願減量計畫,再經第三方機構驗證、查證,獲得核發碳權來交易。

  目前由台灣環保署建立的「溫室氣體減量抵換專案」,自 2010 年推動以來,註冊通過 93 案,已核發 2,379 萬噸碳權,但要注意未來企業在碳權交易所買到的碳權,無法抵銷歐盟 CBAM 的費用,因為自願市場取得的「碳權」,並非 CBAM 認定的碳稅,只有在台灣繳交的碳費和「總量管制與交易」的碳權可以抵消,而環保署預計明年上半年公布碳費的收費標準。

【資料來源】

  • 封面圖來源︰pixabay
  • 2050 淨零排放|Net Zero|經濟部|MOEA/碳權簡介
台灣碳權交易所掛牌!一文看碳權是什麼?碳權交易機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