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學堂:「淨零排放」是什麼意思?8個常見問題與解答

作者:info 於 2024-03-08
422
次閱讀

文章來源:WORD RESOURCES INSTITUTE-https://www.wri.org/insights/net-zero-ghg-emissions-questions-answered

最新的氣候科學明確指出:將全球暖化限制在升溫1.5°C仍是有可能的。為避免受到嚴重的氣候衝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需在2030年之前減少50%,且最終達到淨零排放。

有鑑於此緊迫性,越來越多國家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組織的領導人,承諾在其管轄或業務範圍去實現淨零排放。迄今為止,超過90個國家已經宣示了「淨零目標」,包括幾個全球最大的排放國(中國、美國和印度)。此外,還有數百個地區、城市和企業設定了自己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但是,淨零目標到底意味著什麼?淨零的背後涵蓋哪些科學原理?又有哪些國家已經做出了這樣的承諾?以下是8個有關淨零排放常見的問題與答案:

1. 何謂淨零排放?

淨零排放是指將所有人類活動過程中釋放的溫室氣體,透過碳移除(carbon removal)去除、抵消其中所含的碳。

實現淨零需要採取的行動包含兩部分:首先,人為排放(例如使用化石燃料的車輛和工廠的排放)應盡可能地減少至接近於零排放。其次,任何其他排放源之排放量,都應有等量的碳移除而達到兩相平衡,此可透過森林復育等自然碳匯實現,也可透過碳捕集與封存技術達到直接從大氣中去除碳。

圖片3.png

2. 全球何時需要達到淨零排放?

根據《巴黎協定》,各國同意將全球暖化控制在2°C以下,更理想情況下是1.5°C。目前發現在升溫1.1°C情形下,氣候變遷的衝擊已開始發生。從融冰到毀滅性熱浪、以及更強烈的暴雨等影響,均顯示控制升溫幅度降至最低之急迫性。

最新的科學研究表示,全球暖化如欲限制在升溫1.5°C內,取決於溫室氣體排放量於2050年至2060年之間是否能達到淨零。若能更早達到淨零(例如於2050年達成),可以避免暫時性的超額減量或升溫超過1.5°C的風險。若達成淨零時間較晚(例如於接近2060年達成),幾乎確定在透過碳移除技術使升溫幅度降至更安全範圍之前,全球升溫將超過1.5°C一段時間。

關鍵在於,若溫室氣體排放量越早達到峰值,且峰點越低,就越有可能實現淨零排放,這將使本世紀下半葉可減少對碳移除的依賴。

不過,這並不代表所有國家都需要同時間達到淨零排放。然而,欲將全球暖化控制在升溫1.5°C內的機會,很大程度取決於排放最多的幾個國家,有多快能達到淨零排放。此與國家利益相關的考量因素包括:對過去排放的責任、人均排放的平等性與行動能力(即較富裕、排放較高的國家應該提前達到設定之目標)。

更重要的是,若要達到淨零排放的框架下,單獨考量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考量二氧化碳加上其他溫室氣體(如甲烷、氧化亞氮和氟化氣體),所需要達成淨零的時間將是不同的。若考量非二氧化碳之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則達到淨零的日期會較晚,主要原因是一些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如農業產生的甲烷)較難被逐步減量甚至零排放,而這些強效但存在時間較短的氣體,將在短期內提高平均溫度,或可能使溫度變化超過升溫1.5°C的限值。

因此,重要的是各國需明確表示他們的淨零目標是否僅考量二氧化碳,還是包括所有的溫室氣體。一個全面的淨零排放目標應包括所有的溫室氣體,以確保非二氧化碳的其他溫室氣體也需要儘速減少排放。

3. 全球是否正朝著準時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邁進?

儘管迄今為止氣候行動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全球將升溫控制在1.5°C的進程依舊過於緩慢。聯合國發現,依照目前實施的氣候政策內容,預期到本世紀末,全球將會升溫2.8°C。

4. 實現淨零排放需要做些什麼?

要實現淨零排放,需要對全球體系進行快速轉型,包含:如何為經濟活動提供能源、如何運輸人與貨物、以及養活不斷增長的人口。

例如,欲在2050年達到將升溫控制在1.5°C內,零碳能源需要提供98%-100%的電力。針對減少交通運輸的排放而言,能源效率和轉換燃料措施相當重要。而改善糧食生產效率、飲食選擇、恢復退化土地以及減少糧食浪費等,也具有顯著的減排潛力。

此外,在當今政策停滯或完全朝錯誤方向發展的情況下,必須採取行動來扭轉此局面。例如:淘汰未被抑制使用的煤礦,相關政策依舊沒有步入正軌,到2030年必須加快約六倍速度去淘汰。此外全球仍需要在2030年前停止森林砍伐,並以兩倍速度增加森林覆蓋面積。

圖片4.png

特別是對於與從事高碳排的相關從業人員來說,公平分配實現淨零排放的成本和收入相對重要。

好消息是,目前已經有許多實現淨零可用的技術,並且高碳排產品的替代品也越來越有競爭力。如今,太陽能和風能為全球大多數地區提供了便宜的電力,市場意識到這些機會以及高碳排經濟所帶來的風險,並進行相對應的改變。

投資碳移除技術也是必要的,IPCC評估要實現升溫1.5°C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都須依賴碳移除技術,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可以彌補那些不易達成淨零排放的行業,例如航空業。

5. 有多少個國家設定了淨零排放目標?

全球設定淨零目標的行動力正在迅速上升,包括:中國、美國、印度和歐盟等主要經濟體都宣示了承諾;不丹則在2015年成為第一個設定淨零目標的國家,現在已有超過90個國家做出宣示。此代表占全球排放量近80%的國家,都設定了淨零排放的目標。

《Climate Watch》的淨零追蹤網站(Net Zero Tracker)展示這些目標的設定方式,例如:透過國家自定貢獻(NDCs)、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策略(長期戰略)、國內法律、政策、國家元首或其他內閣成員的政治承諾等途徑。該追蹤網站還包括各國淨零排放目標範圍的訊息,提供每個目標涵蓋部門別的溫室氣體詳細訊息,以及延伸到各目標依賴國際的碳排放量抵換。

6. 《巴黎協定》是否保證各國會實現淨零排放?

簡而言之,是的。具體來說《巴黎協定》設定了一個長期目標,即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以公平為基礎、並可持續發展和努力消除貧困的背景下,實現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和吸收量達到平衡」。這種平衡排放和吸收的概念等同實現淨零排放。

 

在COP26簽署的《格拉斯哥氣候公約》紀念了《巴黎協定》五周年,也強調了設定具企圖心的淨零目標的重要性。該協議促使各國「考慮到不同的國情,在本世紀中葉向淨零排放邁進」。為此,它鼓勵尚未開始執行的國家提交「長期低溫室氣體排放發展策略」,以制定該國朝向淨零的道路。從「本世紀下半葉」轉為「約末在中葉」時期達到,顯示出淨零排放行動的急迫性。

7. 為何與如何使各國將其短期減量目標與長期的淨零目標結合?

通常各國將淨零目標設定在2050年達成,也就是接近30年後。然而,為了確保世界走上實現淨零的正確道路,這些長期目標必須引導並改善現在的短期行動。這將有助於避免鎖定於碳密集型(carbon-intensive)、不具韌性的基礎設施和技術上。各國還可以透過投資綠色基礎設施,並設計一致的政策,向私人企業發出投資氣候行動的信號,來削減短期和長期成本。

根據《巴黎協定》,各國同意每5年提交一次氣候計畫,稱為國家自定貢獻(NDCs)。目前以2030年為目標的NDCs是調整短期和長期減緩排放量的重要工具。在受到一個國家長期願景的啟發下,這些資料可以幫助政府實施當今必要的政策,以實現長期的淨零排放目標。

許多已設定淨零目標的國家,正開始將淨零目標也直接納入國家自定貢獻(NDCs),特別是《格拉斯哥氣候公約》中指出,將國家自定貢獻與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策略相結合之重要性。

 

8. 淨零目標是一種「漂綠」行動嗎?

不一定,但如果當作藉口不在近期採取大膽的氣候行動,它就可能是。

儘管淨零目標在政府和企業中持續引起關注,但質疑的聲音也不時出現,從學術期刊看到Greta Thunberg在Davos. Critiques對淨零目標的批評如下:

(1)淨零目標中的「淨」可能會抑制迅速削減碳排的努力。

批評者擔心這可能會過度依賴碳移除技術,讓決策者利用淨零目標來避免在近期去致力於減少排放。決策者可以透過制定具企圖心的總減排目標(不設定移除目標)與長期淨減排目標,來解決此問題。

(2)部分國家的淨零目標依賴購買減排量(emissions reductions),延遲其境內的減排措施。

部分國家還在制定依賴碳抵換的淨零目標,包括投資或支付其他國家的減排資金,以滿足自身減少排放的目標。有些國家領導人可能會利用這種策略來長期避免減少自身排放的隱憂。決策者可以透過制定明確規範去避免或限制使用碳抵換來實現淨零目標,以解決此問題。

(3)淨零目標的時間通常是設定2050年:給人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

當前的基礎設施至少還可以維持幾10年,此對淨零排放的目標會產生重大影響。決策者必須考慮到這一點來設定短期和中期轉捩點,為實現淨零排放之路設定近期和中期里程碑,包括:在其國家自定貢獻(NDCs)中制訂2030年減排目標。國家自定貢獻(NDCs)受到《巴黎協定》的透明度和問責機制約束,這些機制可以督促短期內實施,對於長期淨零目標的可信度至關重要。

簡而言之,淨零承諾必須強有力,才能有效並推動氣候行動。各國若想有效應對眼前的挑戰,就必須採取具體措施來確保這一點。

【資料來源】

  • 報導作者:Kelly Levin、Taryn Fransen、Clea Schumer、Chantal Davis、Sophie Boehm
  • 封面圖片:Aaron Minnick/WRI

「淨零排放」是什麼意思?8個常見問題與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