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學堂:再不去就消失了 你的「末日旅遊」正在加速環境毀滅

作者:info 於 2024-08-09
86
次閱讀

文章資料來源:

             文:李昱德

隨著氣候變遷惡化,融化的高山冰川、消失的北極海冰、被野火燒掉的森林,以及海水淹沒的太平洋小島越來越多,一些過去被譽為獨特美景的自然景致日漸消失,人們想趁景觀還在時親眼見識的想法,讓「末日旅遊」開始興起,卻也讓這些原本就脆弱的景觀陷入更加窘困的局面。

2-1.jpg

澳洲的大堡礁因為氣候變遷造成海水升溫而面積大幅縮減,是末日旅遊熱門的景點之一。圖片來源: yuejun gao/Pixabay

以「再不去就要消失」為賣點 脆弱景區更受遊客暴增衝擊

雖然中文譯為「末日旅遊」聽起來很嚇人,其實從英文原意來看,更準確的翻譯應該是「最後機會旅遊」(Last chance tourism)。不過,對於這些原生景觀和獨特生物來說,由於遊客大量增加,「末日」似乎也是近在眼前。

Last chance tourism這種旅遊形式,早在2010年就已經有研究提及,2017年至2018年間亦出現類似的「滅絕旅遊」(Extinction tourism),以即將消失的野生動植物為賣點,兩者性質相似,都是主打「現在不看以後就看不到了」。

其實,不只自然景觀與生物,熱門的旅遊景點中,除了南北極、大堡礁和各地的冰山、冰川以外,還有因海平面上升而可能被淹沒的威尼斯、酸雨加劇破壞程度的泰姬瑪哈陵和雅典神廟,以及因更熱、更濕而導致壁畫更容易剝落、洞窟更容易坍塌的敦煌莫高窟等人文景觀。

因為狀況惡化及隨時可能消失,全世界的旅人紛紛湧入環境本身就很脆弱的地區,無論是超出環境負荷還是大量人潮帶來的污染及垃圾,反而都加速了世界級景觀消失的可能性。

2-2.jpg

旅客人流增加帶來碳排,末日旅遊反造成南極冰層消失加速。圖片來源:SarahNic/Pixabay

南極旅客暴增 北極船舶噪音影響獨角鯨

據國際南極旅遊經營者協會(IAATO)統計,過去10年內前往南極旅行的遊客暴增,2019年至2020年間遊客已多達7.4萬人。不過根據2022年的一份研究,每一名搭船前往南極的遊客,其單次旅遊就可以產生介於3.2噸至4.1噸的碳排放量,這已超過歐盟等先進經濟體居民人均年排放量(約6噸)的一半,將所有旅客的碳排相加後的數字更是可觀。

南極等地區成為「消失中景點」的最主要原因,正是因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所造成的全球氣溫上升,而碳排放量的增加將加速此一過程;除此之外,南極洲生態環境脆弱,由人類活動增加帶來、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黑色碳足跡」(black carbon footprint)會使冰雪顏色加深,進一步塑造容易融雪的環境。

另一方面,船舶的人造光源和產生的水下噪音也會影響海洋生態。非政府組織「乾淨北極聯盟」(Clean Arctic Alliance)顧問鄧布里(Andrew Dumbrille)指出,比起溫帶地區的水體,聲音在北極的水體中傳遞得更遠,從而導致獨角鯨等當地生物的遷徙活動受到影響。

荷蘭布雷達大學(Breda University)永續、旅遊及運輸中心(Centre for Sustainability, Tourism and Transport)資深研究員Eke Eijgelaar接受亞洲氣候影響追蹤組織(Climate Impacts Tracker Asia)訪問時指出,雖然許多產業正在試圖減少自己的碳排量,旅遊產業的碳排量卻因為運量提升而仍持續上升,「末日旅遊」只會讓旅遊業與氣候目標更為背道而馳。

2-3.jpg

讓當地社群協助推動生態旅遊,也是改善環境的重要環節。圖片來源: Hans Schwarzkopf/Pixabay

「最後機會」成定局? 扭轉命運掌握在你我旅人手中

事實上,部分專家認為,「最後機會」的說法彷彿早已認定這些景觀與生物逃不過消失的命運。大量觀光客湧入雖然帶來更多的碳排放、污染還有噪音、垃圾等附加問題,且確實正在進一步將這些亟待保護的景點推向真正的消亡,但透過政策改變與實質作為,我們還有挽回的餘地。

各地政府和國際機構正試圖在這些地區建立更嚴謹的管制措施,像是限制旅客數量、修訂法規控管旅遊業者,以及鼓勵更融入自然的綠色旅遊,或是與當地社群配合的旅遊形式,除了將外來客的衝擊降低外,一方面也給予在地人動機去保護能夠持續帶來收入的特殊景觀。

以亞馬遜雨林來說,生態旅遊計畫讓當地人擔任嚮導,在帶領遊覽的過程中分享他們所傳承的自然知識,這不只有助遊客充分了解當地環境,也讓地方社群獲得穩定收入;另一方面,提倡復育、造林的「再生式旅遊」(regenerative travel)則讓旅客參與惡化環境的改善過程,這在非洲已有充分實踐。

於此同時,各界也要注意因應措施有沒有經過通盤的考量,像是澳洲的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為保護因觀光客任意攀登的世界遺產艾爾斯岩,宣布將於2019年全面禁止攀登,此舉導致大量觀光客在禁令生效前蜂擁前往,最後帶來更嚴重的環境問題。只是到頭來,無論配套措施再怎麼完備,最重要的仍然是教育及鼓勵環境保護的意識,以促使旅客自律,而在類似的旅遊型態持續存在的情況下,如何讓遊客了解實際狀況後願意更注重環境議題,甚至成為投身保護的行動者,也是值得留意的可能方案。

參考資料

再不去就消失了 你的「末日旅遊」正在加速環境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