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2 消除飢餓

首頁 / 竹縣VLR

一、從產地到採購,讓永續理念實踐於每一筆選擇


一、從產地到採購,讓永續理念實踐於每一筆選擇

新竹縣政府積極推動永續農林政策,致力於實現「環境友善、生產安心、消費透明」的目標。依據《食農教育法》與《新竹縣農業發展施政重點》,推動五年期食農教育計畫,提升全民農業素養,並結合農會與休閒農業區,發展在地體驗經濟。同時透過有機農業輔導與產銷履歷驗證,強化農產品安全與競爭力,並推動綠色採購政策,支持友善生產者。藉由產業與政策及食農教育三者並進,打造韌性農村與永續經濟體系。

1.1 推動有機農業與履歷驗證,打造安心食材供應鏈

新竹縣政府積極推動農產品高值化政策,強化農業競爭力,落實糧食安全與永續經營目標。透過產銷履歷驗證與有機農業推廣,提升農產品透明度與信賴度。截至2024年12月底,轄內產銷履歷驗證面積已達2,330公頃,有機栽培面積達414.13公頃。

自2019年起於全縣國中小推動營養午餐使用在地有機蔬菜,並自2024年擴及有機米,每週供應2次,兼顧學童健康與農民收益,帶動青年返鄉投入農業。同時透過各級農會及鄉鎮公所辦理地方農特產業文化活動,如「湖口鄉瓜瓜節農產品展售促銷活動」「北埔鄉有柿來找茶」等,另外輔導農會設置新農民市場,共建立16處直銷據點,強化產地銷售,協助農民拓展通路,實現在地農業精緻化與永續發展。

Snipaste_2025-08-30_12-34-39.jpg

1.2 深化食農教育推動,打造永續農村經濟

新竹縣政府依據《食農教育法》積極推動五年期「食農教育計畫」(2023至2027年),強化民眾食農素養並深化校園扎根,已辦理食農教育活動8場次、專業培訓講習4場次,建立人才資料庫並辦理傑出貢獻獎,逐步提升推動量能與民眾參與度。2024年更彙整12家農會與7大休閒農業區資源,完成《新竹縣食農教育手冊》,推動產地直供與在地特色農業結合,落實「產地到餐桌」的永續循環。

在農村建設方面,持續推動農村再生計畫,協助社區改善生活空間、強化生產機能,導入人才培訓與休閒農業創新行程,促進農業六級化發展。目前持續輔導新埔、峨眉、尖石、五峰等地休閒農業區,提升農村旅遊吸引力,打造兼具文化、生態與經濟效益的韌性農村。

Snipaste_2025-08-30_12-35-57.jpg

1.3 活化林業資源,振興山村經濟

新竹縣全境面積達14萬多公頃,其中山坡地占比高達86.5%,林地面積則超過7萬公頃,展現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強化森林資源的多元價值,積極推動永續林業政策,整合公私部門資源,協助林農依土地特性進行林業、農牧與遊憩等多元經營,並強調生產與生態兼顧的原則。

在林業經營方面,推動獎勵造林達212公頃,並輔導成立三家林業合作社,引導林農以專業技術從事種植、管理與產地認證,提高林產價值與木材品質,創造經濟效益。同時,亦鼓勵發展林下經濟,如段木香菇、森林養蜂等特色產業,結合原住民社區資源,建構共生經營模式。面對環境變遷與淨零轉型目標,持續推動「里山倡議」,導入友善耕作與生態旅遊,推廣綠色保育標章,實踐生產、生活、生態三者並進的永續林業,為山村經濟注入新活力,亦為新竹縣守護國土、永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4 機關領頭綠色採購,公共消費驅動永續產業

為推動綠色採購潮流,促進永續消費行為,新竹縣政府以身作則持續執行綠色採購,並辦理每年2場次綠色採購及系統操作說明會,邀請環境部講師說明綠色採購精神及注意事項,讓各機關承辦熟悉綠色採購流程及操作注意事項。新竹縣2024年共計188處機關、學校執行綠色採購申報,佔所有採購之金額比例83.24%。

Snipaste_2025-08-30_12-36-59.jpg